S31 S32 S33罗茨鼓风机说明书
长沙鼓风机厂S31 S32 S33罗茨鼓风机说明书
一. 产品说明
1. 产品特点
1.1采用专有的回流槽出风口结构,具有显著的低噪声特性。
1.2选用优质材料及精密轴承,确保风机的高速性能。
1.3采用高性能三叶复合转子型线设计,转速高,容积效率较常规机组提高3~8%,能耗低。
1.4采用同步斜齿轮传动,机组运行平稳。
1.5电机支座采用悬臂托架,传动皮带自张紧设计,确保皮带始终处于最佳张力状态,无需定期调整。
1.6机组采用减振设计,机组安装无需设置专用基础和预埋件。
1.7 (C)S3型鼓风机采用整体撬装箱式隔声罩,高效隔音。
2. 用途及使用条件
2.1用途
(C)S3型罗茨鼓风机(以下简称鼓风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炼、电力、建材、矿山、港口、轻纺、邮电、食品、造纸、医药、环保及水产养殖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以输送空气或与空气性质相接近的其它中性混合气体。
2.2使用条件
2.2.1介质中微粒杂质含量不得超过100mg/m3,最大微粒尺寸不得超过鼓风机工作间隙表规定的最小工作间隙的一半。
2.2.2工作压力不得高于鼓风机铭牌上所规定的值。
2.2.3进气温度不高于40℃。
3.型号说明及性能参数
3.1型号说明
C S 31 (32、33)
机组代号(带隔声罩)
主机系列代号
主机规格
3.2性能参数(样本基准状态)
进气温度 20℃
进气压力 101.325kPa
相对湿度 50%
输送介质 干净空气
升 压 19.6~98kPa
进口流量 15.6~77.4m3/min
□ 注意:若输送其它气体介质,或进气状态不同于上述条件,其进口流量需进行换算。
警告:(C)S3型鼓风机不能用于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或其他危险气体。
警告:S3型鼓风机在压缩比较大和/或转速较高工况下,噪声将超过85dB(A)。
4.工作原理及结构简述
4.1工作原理
(C)S3型罗茨鼓风机是一种容积式动力机械,两叶轮由一对同步齿轮传动作反向旋转,通过叶轮型面的“啮合”(叶轮之间有一定间隙,并不相互接触)使进气口和排气口隔开,将吸入的气体无内压缩地从吸气口推移到排气口,被输送的吸入气体在达到排气口的瞬间,因排出侧高压气体的回流均压作用被加压向系统输送而做功。
工作原理简图
4.2. 主机结构图(详见主机图)
4.2.1机壳墙板
机壳、墙板由高强度铸铁制成的整体结构,机壳为整体卧式设置,其外表面有合理布置的筋块,起加强和散热作用。
墙板装于机壳两端,墙板与机壳用定位销定位,机壳、墙板结合在一起,组成刚性良好的密封气缸。
4.2.2叶轮部
叶轮采用优质球墨铸铁制成,为三叶型叶轮,并具有复合型线,由数控专用机床经精密加工而成;轴的材质为40Cr,经调质处理达到一定硬度,并经各道工序精制而成;叶轮和轴采用过盈热套配合,经动平衡处理后,其平衡精度达到G2.5级。
4.2.3齿轮
齿轮是罗茨鼓风机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选用优质铬锰钛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后,由高精度磨床研磨而成,其精度为GB10095-88的5级。
4.2.4轴承
各型轴承均选用P6级精度,四个承载轴承直接安装于墙板上,其中后端(齿轮端)两轴承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起调整和固定叶轮的轴向间隙的作用。
4.2.5轴密封
风机轴向气密封采用活塞环结构,防止机体内气体向油箱泄漏。主轴驱动侧轴封采用唇形旋转密封圈,既防止轴承侧润滑油的泄漏,又防止灰尘的渗入。
4.2.6润滑系统
鼓风机采用齿轮油浴润滑及甩油盘飞溅润滑相结合的润滑方式。齿轮箱和副油箱上均装有油标,润滑油的正确油位是:在静止状态下,油标中心点稍高3-5 mm(注:应在加油后等待一会,使润滑油完全铺开后再观测油位,以免油位失真),在运转时,油位位于油标中心点附近。如果油位过高会引起油温上升,若过低会造成润滑不良;
鼓风机建议采用合成型润滑油,如液压油、防锈汽轮机油。同时,油中不允许含有水分、碳化物、树脂和焦油质成份。油量齿轮箱应有2.1L、副油箱1.2L。具体粘度可参照下表选用:
润滑油类别 | 牌号 | 使用场合 | |||
GB | ISO | 环境温度℃ | 排气温度℃ | 油温℃ | |
矿物油 | N68或N100 | VG68或VG100 | <40 | <90 | <65 |
N150 | VG150 | ∽40 | <110 | <80 | |
N220 | VG220 | <50 | <140 | <110 | |
合成油 | N220 | VG220 | >50 | >140 | >110 |
4.2.7冷却系统
该型风机均采用空气直接冷却,而不需要接冷却水。但在使用中应注意油温的变化,以适时选用合适的润滑油。
二.安装及配管
1. 安装
1.1安装地点
□ 鼓风机四周应有不窄于1.5-2 m的宽裕位置,以便进行维护、保养和日常检修。考虑到检修需要,最好在鼓风机上方安装一个葫芦吊。
□ 鼓风机安装在室内时,应保证机房内照明充分、空气干燥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状况。如果鼓风机直接从机房内吸入空气,室内、外通气口截面积应为鼓风机进口截面积的5倍以上。室外安装时,应设置防晒、防雨棚。
1.2基础要求
1.2.1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鼓风机(组)底座的尺寸来确定,一般是机座或隔声罩每边外加100-150mm作为基础顶部平面尺寸。
□ 1.2.2为防止振动传播,基础不得与建筑物墙体刚性连接,与墙壁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00mm,最好是在基础周围填充炉渣、砂砾等疏松物质。
□ 1.2.3机组的混凝土基础应符合设备安装及机器基础有关资料的规定。用户在基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鼓风机(组)的重量和地基的耐压力,基础表面应尽量保持水平。一般,基础的平面尺寸及标高的误差不得超过0-20mm。
1.3安装
S3型风机带有减振器,安装时,将鼓风机机组置于安装基础上,将减振器用膨胀螺钉与基础联结、紧固。
CS31型风机为整体撬装箱式,安装时,只需将风机出风口对准系统管道,即完成了机组的定位、安装和紧固。
CS32、CS33型风机安装时,将鼓风机机组置于安装基础上,将减振器用膨胀螺钉与基础联结、紧固,再安装隔声罩。
2. 配管
警告:管道安装前应彻底清除配管中的铁锈、焊渣等异物,以免混入气缸引起严重事故。
2.1为了保证鼓风机的长期安全运行,须在进气管路上安装空气过滤器。并在风机进口端应设置微负压表,以检测和监控进口过滤器堵塞情况,以便定期清洗或更换。
2.2为了有效地降低鼓风机的噪声,进出口的消声器应按标定的气流方向安装在离鼓风机进出口尽可能近的位置。
2.3弹性接头宜靠近鼓风机进、出口端,不仅补偿配管的安装误差,而且可以消减鼓风机运转时振动沿刚性管道的传递。
2.4在靠近鼓风机的排气管路上应视负载情况考虑布置一个放空旁路并配置消声器,以利于鼓风机的空载启动和卸载停车
2.5鼓风机的排气侧最好配置安全阀、逆止阀。同时注意逆止阀不能紧接弹性接头,以防止逆止阀打不开。
2.6鼓风机排气侧应装有压力计。
2.7管路中弯管不宜太多,同时应尽量避免用90°直角弯管。所有管道尤其弯管位置均应设置可靠支撑,以免风机承受不利的附加载荷,并防止管路产生异常振动。
2.8控制柜应安装电压表、电流表。
注:上述配套件非鼓风机随机附件,需由用户在订购合同中另行选配。此外,我公司也可根据用户需要为风机(组)提供就地显示或智能监控系统,以对风机压力、温度、振动、流量等运行参数实时监控。
警告:用户必须核实风机操作环境、电源线路、控制线路及与风机功能相关的控制或设备是否符合当地的相应法规。
三.运转
1.运转前准备
警告:操作人员进入鼓风机操作现场后必须佩带噪声防护装置。
1.1彻底清除鼓风机内、外的粉尘等杂物。
1.2将进、出口管道中的闸阀全部打开。
1.3向风机主、副油箱加注适量的润滑油。
1.4检查各联接部位有无未紧固的地方,配管的支承是否完备。
1.5检查皮带的张力及带轮的安装偏差(见“安装与拆卸”。鼓风机出厂前已调整完好。)
1.6用手或辅助工具转动主动转子部,检查有无异常现象。
警告:决不能使鼓风机连续反方向旋转。
2.开车
2.1在无负荷状态下接通电源,点动启动鼓风机,核实旋转方向。若方向错误,应立即关机,调整电机相序。
2.2 无负荷运行半小时,无异常现象后,逐渐加载至额定压力进入负载运转,并注意润滑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磨擦、振动、声响及发热等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清除故障后,再重新启动。
3. 停车
3.1正常停车
□ 停车前应先卸压减载后再切断电源。
3.2紧急停车
紧急停车即迅速按下停车按钮,使鼓风机带负荷停车,然后再卸压力、按正常停车步骤作其他收尾工作。当鼓风机主要零部件发生损坏,或系统发生紧急事故时,必须紧急停车,以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为此,应在鼓风机旁操作者易于触及的地方安装就地紧急停机控制按钮。
□4.注意事项
4.1鼓风机升压不可超过铭牌上所规定的压力值。超载运行将使风机、电机受损,甚至可能造成较严重的质量事故。
4.2运转中必须注意风机运行情况,如出现异常(异常声音、振动、发热),应立即停车检查,并注意电流表的读数。同时要定期检查轴承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油位等,并做好记录。
4.3运转中若安全阀频繁或持续开启,应立即停机,检查系统是否超压,待问题解决后方可再次开车。
4.4作为容积型鼓风机,罗茨风机的流量几乎不随压力而变化,因此不允许通过关小阀门开度来调节系统流量。罗茨鼓风机流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分流或者在允许的范围内变换转速来实现。
4.5对于备用或者长期不用的鼓风机,为防止转子轴因自重而向一个方向弯曲,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一周)应将转子盘动一定角度。
4.6油标严重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或更换,以便能清晰的观测油位,保证风机正常润滑。
4.7禁止在鼓风机运行时松开放油塞或添加润滑油。
4.8当因异常情况造成系统紧急停车时,再次启动前应对鼓风机的间隙重新予以检查,防止冲击造成间隙变化,引起主机故障。
警告: 鼓风机运行时或刚停用时,禁止接触鼓风机外表面,以免烫伤。
警告:禁止在无适当着装的情况下靠近鼓风机(避免宽大的衣服、领带、手镯和项链)。
警告:日常应定期检查油位、油温,少油会使风机发生严重损坏。
四.保养及检查
鼓风机的保养及检查可参照下表执行
序号 | 频度 项目 | 试车 | 每日 | 三个月 | 一年 | 两年 | 四年 | 备注 |
1 | 清除管道内的异物 | ○ | ||||||
2 | 紧固连接件 | ○ | ○ | 鼓风机,管道等 | ||||
3 | 阀门开启状况 | ○ | ○ | |||||
4 | 逆止阀状况 | ○ | ||||||
5 | 电气线路 | ○ | ○ | |||||
6 | 润滑油的油位 | ○ | ○ | 油位刻度线 | ||||
7 | 漏油 | ○ | ○ | |||||
8 | 旋转方向 | ○ | 箭头指示方向 | |||||
9 | 压力 | ○ | ○ | 压力表,真空计 | ||||
10 | 安全阀的工作状况 | ○ | ○ | |||||
11 | 电流与电压 | ○ | ○ | 电流表,电压表 | ||||
12 | 流量 | ○ | ○ | |||||
13 | 噪声 | ○ | ○ | 齿轮异常响声,叶轮撞击声响 | ||||
14 | 振动 | ○ | ○ | |||||
15 | 温度 | ○ | ○ | 环境,鼓风机,电机等 | ||||
16 | 皮带的磨损 | ○ | ○ | 全部更换 | ||||
17 | 齿轮与轴承运转状态 | ○ | ○ | 听辨异常响声 | ||||
18 | 更换润滑油 | ○ | 全部更换(首次更换为运行500小时) | |||||
19 | 更换皮带 | ○ | ||||||
20 | 清洗过滤器 | ○ | ||||||
21 | 更换油封 | ○ | ||||||
22 | 清洗转子和机壳内部 | ○ | ||||||
23 | 检查齿轮 | ○ |
五.拆卸与组装
机组属重要设备,不能随便拆卸及调整,必要时,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资料后,方可进行。
1.拆卸
□1.1拆卸中的注意事项
(1)所有联接件和嵌合件一律刻上配合标记,特别是齿轮。
(2)不要损伤零部件,尤其是配合表面。
(3)所有垫片在拆卸时,都要测定其厚度。
(4)拆卸后的部件,特别是轴承应注意避免灰尘污染。
1.2拆卸步骤
从机组上拆掉所有附件——排放齿轮箱中的油——卸下皮带轮——卸下齿轮箱——卸下齿轮——卸下机壳两侧墙板。
警告:刚刚停用的风机,应待机体及润滑油冷却后才能进行拆卸,以免烫伤。
2.组装
□2.1组装中的注意事项
(1)检查被拆卸的零件有无损伤情况,应特别注意检查配合部位,若发现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2)轴承应先清洗干净,再涂上润滑油,在安装轴承时,工具、手等都应清洗干净。
(3)将配合部位的灰尘彻底清除,然后涂上油。
(4)密封垫如有破损或失落时,则应更换相同厚度、材质的垫片。
2.2组装步骤
(1) 先将墙板涨套装入到墙板密封槽位置。
(1)将驱动侧的墙板(前墙板)安装在机壳上。
(2)将叶轮部由齿轮端装入机壳内。
(3)将齿轮端墙板安装在机壳上,控制轴向总间隙,不够时可选配机壳密封垫。
(4) 组装两侧带活塞环的密封衬套。
(4)组装前后挡油环、轴承及前甩油盘等。并通过压紧后密封衬套端面和轴承内圈端面的方法调整墙板间隙c、d。
(5)组装齿轮挡圈及主从齿轮,并通过振动方法调整叶轮间隙(详见“2.3间隙调整”).
(6)装齿轮箱及副油箱。
(8)装皮带轮及其它附件。
□ 注意:拆卸、组装具体可参照上述组装步骤及主机图进行,但我公司一般不主张用户自行拆卸风机.
2.3 间隙调整
罗茨鼓风机的装配关键是保证其工作间隙在规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其性能和安全运行。间隙数据如下:
间隙示意图
鼓风机工作间隙(参考值) 单位:mm
参数 型号 | 叶轮-机壳 | 叶轮-叶轮 | 叶轮-后墙板 | 叶轮-前墙板 | |||
a1 | a2 | a3 | b(b1、b2) | d | c | ||
(C)S31 | 0.12~0.20 | 0.32~0.40 | 0.14~0.25 | 0.25~0.32 | 0.15~0.20 | 0.35~0.40 | |
(C)S32 | 0.45~0.50 | ||||||
(C)S33 | 0.50~0.55 |
(1) 壳间隙(a1、a2、a3)的调整:是通过机壳与墙板定位销孔来保证的, 因而用户在拆卸风机时,一定不能损坏定位销孔。
(2)叶轮—叶轮间隙(b1、b2)的调整:一边锁紧螺母,一边用铜棒振动,一边用塞尺调间隙,间隙调整好后,锁母锁紧。
(3)叶轮—墙板轴向间隙(c、d)调整:先用扳手把后轴承压板螺钉拧松,使后密封衬套端面紧贴轴承内圈端面,然后用轴承压板压紧。
2.4 皮带的安装
鼓风机的三角胶带为SPB 窄V带。电机支座采用悬臂托架,传动皮带自张紧设计,确保皮带始终处于最佳张力状态,无需定期调整。但在V带轮和V带的安装时,仍需注意下列事项:
(1)V带安装时应松开电机紧固螺栓和加力调节弹簧,并支起电机悬臂底托,缩小中心距,不可强行撬入。
(2)用直尺或调线检查二带轮之间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调整好后各带轮轴线应相互平行,带轮对应轮槽的对称平面应重合,其偏差β≤20’,l≤1.6a/1000。
(3)安装调整好后,电机联接螺栓及滑轨调节螺钉必须呈紧固状态。
(4)考虑到新皮带的初期伸长率,新带调整好后最好在风机铭牌允许的性能范围内运行二小时左右张紧一次。张紧的程度是保证窄V带运行时既不打滑又不太紧。窄V带的张紧度可以通过检查皮带挂重时挠度的大小来确定。如下图:
给定外力W垂直作用在V带上侧中点处,当产生的挠度满足: S=0.016a (mm)时,即表示V带张力适中。
警告: 皮带张得太紧,会缩短皮带和轴承的寿命;如果太松,又会引起打滑和振动,导致皮带早期破损.
警告:为了保证皮带运行中的防护及安全,应安装防护罩。
换带时应使用相同规格的皮带,并且新旧皮带不可混用,换带轮时应保证与原带轮型号规格完全一致。
长时间停车应将皮带松开(松开加力调节弹簧,并支起电机悬臂底托)。
V带及带槽不得沾有油污杂质。
六.故障及排除
对一般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见下表。因为使用条件及情况复杂多变,故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正确分析,及时排除。
故障处理措施表:
故障 | 原因分析 | 处理措施 |
风量不足 | 1.管道系统漏气 2.间隙增大 3.进口堵塞 4.安全阀泄漏 5.皮带打滑转速不够 | 1.紧固各联接口,修复漏气部件 2.调校间隙或更换转子 3.清洗进口消声器过滤网 4.将阀开启冲去脏物,并调整安全阀 5.更换新皮带 |
电机超载 | 1.进口阻力大 2.升压增大 3.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4.风机转速偏高 | 1.清洗进口消声器过滤网 2.检查排气压力及负载情况 3.调整间隙 4.更换皮带轮 |
过 热 | 1.压比增大 2.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3.润滑油过多或过少 4.油质不好 | 1.检查进、排气压力及负载情况 2.调整间隙 3.控制油标油位 4.更换新油 |
异 响 | 1.同步齿轮和转子的位置失调 2.轴承磨损严重 3.升压波动大 4.齿轮损伤 5.安全阀反复启闭 6.逆止阀损坏 | 1.按规定位置校正,锁紧 2.换轴承 3.检查管路及负载 4.换齿轮 5.检查是否超压或调整安全阀 6.更换 |
启 不 动 | 1.进排气口堵塞或阀门未打开 2.电机接线不对或其它电器问题 | 1.拆除堵塞物或打开阀门 2.检查接线或其它电器 |
润滑油泄漏 | 1.油位过高 2.密封失效 | 1.控制油标油位 2.换密封件 |
振 动 大 | 1.基础不稳固 2.轴承磨损 | 1.加固、紧牢 2.换轴承 |
□ 注意:电动机的维护和修理,请参阅电动机制造商提供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七.主要配件及易损件
1.主要配件清单
序 号 | 名 称 | 代 号 | 数 量 |
1 | 主动叶轮部 | S3X.1.1 | 1 |
2 | 从动叶轮部 | S3X.1.2 | 1 |
3 | 主轴前轴承 | NJ313E | 1 |
4 | 从轴前轴承 | 6312 | 1 |
5 | 后轴承 | 3312 | 2 |
6 | 墙板隔套 | S31.1-20 | 4 |
7 | 前密封衬套 | S31.1-26 | 2 |
8 | 后密封衬套 | S31.1-17 | 2 |
9 | 主动齿轮 | S31.1-05 | 1 |
10 | 从动齿轮 | S31.1-07 | 1 |
□ 注意:“X”表示(C)S3型鼓风机有(C)S31、(C)S32、(C)S33几种规格。
2.易损件明细表
序 号 | 名 称 | 代 号 | 数 量 |
1 | 尼龙自锁圆螺母M65X2 | GB/T812-1988 | 1 |
2 | 垫圈65 | GB/T858-1987 | 1 |
3 | 尼龙自锁圆螺母M48X1.5 | GB/T812-1988 | 1 |
4 | 骨架油封FB70X95X12F | GB13871-1992 | 1 |
5 | 涨圈 | S31.1-53 | 16 |
6 | 油箱密封垫 | S31.1-41 | 2 |
7 | 传动V带 SPB型 | 按选用件表 |
八.售后服务与修理事项
罗茨鼓风机自产品出厂之日起十八个月内(或合同约定期内),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因产品质量发生故障时,本公司负责无偿保修!
但下列情况下,为有偿修理:
1. 易损件产生的正常磨损;
2. 因用户保管不善而造成的零部件丢失、损坏、锈蚀;
3. 因用户运输、装卸而造成的损坏;
4. 因用户安装、使用、操作、维护不当或自行拆卸等应由用户承担的质量问题;
5. 因用户选型不当,造成产品不适应系统工况需求或零部件的早期失效(如严重腐蚀等);
6. 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故障;
7. 其他非因本公司产品引起的产品损毁、失效等